WEDCV155VD5RRV515DV |
內容簡介
《朝鮮日報》人氣專欄「啊哈!食物原來如此」之擴充版——韓國人吃什麼?怎麼吃?為什麼吃?
一勺歷史,兩匙飲食文化,
從閱讀中享用韓國美味!
朝鮮日報專欄「啊哈!食物原來如此」自2015年冬季開始連載,廣受讀者肯定,擁有超高人氣。本書從中選出45篇精華中的精華集結成書。介紹韓國人喜愛的韓式、西式、中式、日式飲食。
「食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飲食習慣多是根據其地理環境,以及歷史發展而產生,深入了解飲食中的歷史文化、地理背景,會讓飲食的味道更加豐富美味,吃得時候更津津有味。你會發現,每一種食物都隱含著一份對於人的禮節與關懷,以及食物有益於人體健康的「食醫同源」的道理。
作者朴賢振教授,現為高麗大學生命工學院與食品科學系教授,同時也是美國克萊門森大學食品、營養、包裝科學系兼職講師。他將韓國人的飲食文化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整理出來,讓我們不但從科學端了解韓國人為什麼這麼吃,吃了有什麼好處,期間穿插的歷史故事,更為食物帶來了深層文化的底蘊。
**精彩提要**
*泡菜與老罈泡菜:韓國飲食的靈魂
*豆腐:從《三國遺事》開始說起
*清麴醬與納豆:味道誠可畏,健康價更高
*米葡萄酒:韓國也有「真正的」葡萄酒
*小章魚:朝鮮時代丁若銓筆下的珍饈
*鰻魚:夏日最棒的滋補食材
*鮸魚:《東醫寶鑑》讚全身都是寶
*鮑魚:秦始皇也愛吃的海洋珍寶
*黃魚乾:黃魚乾與李資謙之亂
*斑鰩:尋找《玆山魚譜》裡的斑鰩
*拌飯:拌入當令野菜的美味
*牛肉湯與雪濃湯:差別在於麵的有無?
*白麵與義大利麵:最東方的遇上最西方的
*米漬魚醬與壽司:兩者的由來很相似?
作者介紹
朴賢振( 박현진 )
韓國高麗大學食品工程學學士、碩士,美國喬治亞大學食品工程學博士。曾於美國克萊門森大學教授食品工程學,現為韓國高麗大學生物工程學系所教授、韓國機能性食品研究院院長、美國克萊門森大學食品・營養・包裝工程學系兼任教授。曾獲選為韓國科學技術翰林院正式會員(2014)、美國食品科技院院士(2015)、國際食品科技聯盟院士(2016)。擔任過韓國食品科學會會長(2017)、韓國幾丁質幾丁聚醣學會會長(2018),以及三星精密化學技術顧問(2009~2013)、樂天製菓社外監察理事(2010~2013)。合著有《葡萄酒的香氣》、《食品保存學》等。
繪者簡介
吳賢淑( 오현숙 )
時裝插畫家,著有《從今天開始學時裝插畫》、《葡萄酒速寫》。喜歡不盲從流行、具有個人風格、隱含一股純真與自由的繪畫。曾經舉辦多次個人展覽,分享那些反映心中悲喜與刻畫日常風景的畫作。
Instagram: @winesketch
email: andy5062@naver.com
譯者簡介
邱麟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畢業,副修華語語言學,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曾在韓國延世大學及首爾市立大學擔任交換學生,具有韓文檢定六級資格。合譯有《金氏家族的女人》《歷史課的攻防戰》。
目錄
第一章:等待的美學
泡菜與老罈泡菜:韓國飲食的靈魂
豆腐:從《三國遺事》開始說起
清麴醬與納豆:味道誠可畏,健康價更高
乳酪:羔羊的餽贈
蘑菇與鯷魚:豐盛的秋日大餐
香檳:惡魔的酒
米葡萄酒:韓國也有「真正的」葡萄酒
馬格利酒:馬格利酒的「韓國悖論」
第二章:來自大海的贈禮
小章魚:朝鮮時代丁若銓筆下的珍饈
鰻魚:夏日最棒的滋補食材
鮸魚:《東醫寶鑑》讚全身都是寶
鮑魚:秦始皇也愛吃的海洋珍寶
黃魚乾:黃魚乾與李資謙之亂
鯡魚乾:美味的油脂一滴一滴
叉牙魚:美味、低熱量、兼顧健康
鰤魚:深冬季節的絕妙滋味
第三章:本身就多采多姿
馬鈴薯:不只是薯條而已
地瓜:地瓜代替白飯?這樣更好!
酪梨:相見恨晚的優質食物
葡萄:埃及豔后喜愛的水果
柑橘:吃到雙手變黃也無悔
梭子蟹:家喻戶曉的下飯美食
紅雪蟹:適合做沙拉,更適合煮湯
第四章:遇見韓國傳統飲食
春節的食物:吃什麼、怎麼吃、為何吃
年糕湯:祈求新年平安多福
元宵節的食物:祈求豐收、揮別暑氣與病痛
斑鰩:尋找《玆山魚譜》裡的斑鰩
拌飯:拌入當令野菜的美味
海苔飯卷:媽媽親手製作的郊遊便當
中秋節的食物:《三國史記》裡的中秋節
第五章:探食品發展之究竟
咖啡:讓羊兒也起舞
巧克力:哥倫布,謝謝你
泡麵:改變世界的重要發明
砂糖:不可或缺,卻不能吃太多
甜味劑:飽受爭議,但其實……
可食膜:食物保存的歷史
罐頭與調理包:食品包裝技術為人類帶來福祉
第六章:很像,卻不太一樣
牛肉湯與雪濃湯:差別在於麵的有無?
白麵與義大利麵:最東方的遇上最西方的
香腸與韓國血腸:最適合在有點餓的時候吃
米漬魚醬與壽司:兩者的由來很相似?
西班牙火腿與義大利火腿:不同等級有所差異
潔食與清真食品:宗教上的飲食分類
韓國蕎麥麵與日本蕎麥麵:哪裡一模一樣呢?
序
加入滿滿的一匙歷史,與食物一起享用
取得博士學位後,我自西元一九九一年起於美國克萊門森大學食品工程學系教課,並為系上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學生提供研究指導。即使已經過了二十七年,那一切仍然像是才剛發生不久一樣。幾年前我的父親滿九十歲時,我向他問道:您的心情如何?他回答:我感覺自己仍然像個十六歲的少年。那時我便想,或許未來的人類能夠永遠不死、長命百歲也說不定。人若想要保持健康且活得長久,除了有良好的環境以外,優質的飲食也是必要的。
回想起來,我當初選擇以食品工程學作為主修,實在是一個很好的決定。雖然每個人多少都會對自己主修的學門感到自豪,但能夠一輩子鑽研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確實是很大的福氣。由於主修食品工程學,我時常會留意嘴裡要吃進的食物;到外國旅行時,我也必定會去參觀當地著名且具有特色的餐館。許多人都喜歡吃的韓式、西式、中式、日式與其他國家的食物都各自擁有其歷史與地理環境上的成因,若進一步去了解,用餐時就能夠吃得更開心、更滿足。此外,每一種食物都隱含著一分對於人的禮節與關懷,以及食物有益於人體健康的「食醫同源」的道理。
作為一個研究食物的人,我總懷著一分使命感,要將這些知識傳播給大眾。而當我深入探究自己在外國旅行途中所品嘗過的食物、其原料與製作過程時,我總會感到十分驚奇。
「食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市面上雖然有很多關於飲食的書籍,但其中一部分的科學性不足,我便感受到自己身為一個研究食品工程學的學者所應有的責任感。我認為,唯有同時認識食物相關的基礎科學知識、其地理環境、歷史、文化,我們才能夠擁有正確的認知;唯有認識食物所含各項成分的理化原理與味道背後的科學,我們才能夠完整地品嘗到食物的味道。
舉例而言,食物的基本成分會有甜、鹹、酸、苦等味道,而我們每天常吃的食物主要是以前面三者來調味。就甜味而言,砂糖會帶出明顯的甜味,果糖會帶出清爽且淡淡的甜味。就酸味而言,醋酸是非常強烈而刺鼻的酸味,蘋果酸是帶有清香但仍屬刺激的酸味,檸檬酸是清新的酸味,乳酸則是隱隱的酸味。
另外,鹽巴依據其組成成分的不同,會具有不同程度的鹹味與苦味。苦的味道也會因為成分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層次。食物的味道是綜合各種成分而得出的結果。食物的原料在被種植或飼養、熟成的過程裡,其成分也會不斷產生變化。由於食物裡存在許多成分,若我們只以其中一兩項成分為根據就指出某種食物有害,那會是一種非常危險且不正確的思維。
本書由《朝鮮日報》自二○一五年冬季開始刊載的〈啊哈!食物原來如此〉專欄裡迴響熱烈的篇章修訂而成,希望能夠成為「書的餐桌」上的一道豐富可口的菜餚。
大長今曾經因為說「我只是因為嘗到了柿子的味道,所以認為那道菜裡面加了柿子」 而讓鄭尚宮驚為天人,但她也有很多食物是沒吃過的。不過,筆者是在實際品嘗之後才撰寫這些文章的,所以會以更貼近真實的形容來進行說明。而且,這些食物都伴有精彩的歷史故事,是不是更具可讀性呢?
閱讀本書的同時,若能夠在案前準備一些吃的、以口閱讀,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讀畢或者讀到一半而忽然想吃文中提到的某個食物就立即前去品嘗的話,也會是一種很棒的體驗。期待各位讀者帶著「會好好品嘗的,開動囉!」的心情來閱讀本書,便是再好不過了。
朴賢振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3251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泡菜與老罈泡菜:韓國飲食的靈魂
泡菜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發酵食品。根據二○一三年統計結果,每個韓國人平均每天吃下65 公克的泡菜,可見泡菜對韓國人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食物。約西元前三千年起,朝鮮半島上開始出現了農業活動。當時的人發現,若將略顯枯萎的蔬菜放入裝有海水的罈子裡,蔬菜會開始產生酸味,還能夠長時間保存。蔬菜之所以產生酸味,是因為乳酸菌開始增長,並漸漸形成帶有酸味的有機酸,這就是最早的泡菜。泡菜是最具代表性的以蔬菜製成的乳酸菌發酵食品,由於泡菜乃以較低濃度的鹽水醃製而成,不僅口感爽脆,也因為乳酸菌的發酵而帶有清涼鮮美的滋味,所以非常適合與白飯或肉類一同食用。食用泡菜時,我們能品嘗到3%的鹽分所帶出的適當鹹味、乳酸與醋酸的清爽酸味、乳酸菌產生的二氧化碳所創造的清涼口感、辣椒與大蒜的辣味、以及主原料蔬菜本身具有的甜味,所以,泡菜是調和了多種味道於一身的食品。
泡菜的製作方法
通常先將白菜、白蘿蔔、黃瓜、蘿蔔葉、蔥、芥菜等蔬菜以鹽水醃製之後,再加入幾種副原料(大蒜、辣椒粉、洋蔥、生薑、鹽巴),使其發酵與熟成。此外,有些地區會加入魚蝦醬或牡蠣等作為配料,有些地方則無。若要使泡菜具有最佳風味,醃製三至四天、將溫度維持在20℃即可。過冬泡菜會在每年十一月、十二月時醃製,接著埋入地裡一至兩個月使其發酵,隔年三月、四月時便可食用。
泡菜與老罈泡菜:不同的乳酸菌種類
將新鮮泡菜變成老罈泡菜(묵은지)的主要關鍵在於乳酸菌的作用。新鮮泡菜若長時間於低溫的環境裡熟成,便成為老罈泡菜,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乳酸菌的種類也會改變。醃製泡菜的初期,主要的乳酸菌種類為明串珠菌(Leuconostoc,又譯白念珠菌)與腸球菌(Enterococcus);當泡菜經過充分發酵、產生風味後,主要的乳酸菌種類就變成了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若再將泡菜置於低溫環境裡長時間儲存(短則數月,長則數年),泡菜的酸味會大幅增加,主要的乳酸菌種類則換成了短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brevis)與胚芽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 清明一景。人民網 劉婧婷 攝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即將到來的清明節不僅有著節氣和節日的「雙重身份」,更有著「雙重性格」——既有掃墓祭祀、緬懷先人的莊嚴肅穆,又有踏青郊遊、親近自然的言笑晏晏。 起初,清明只是一個節氣的名稱。《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是如何從節氣變成節日,又為什麼能將多種性質不同的民俗活動融匯一起? ... 清明一景。人民網 劉婧婷 攝 清明從節氣到節日 跟寒食相關 清明從節氣演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 關於寒食節,最常見的說法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手下的一位忠臣,早年流亡諸國的時候一直跟隨在側。 據《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傳》,晉文公即位後,賞賜當年和他一起流亡的人,介子推藐視富貴,沒有邀功,「……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 後來,故事經過民間「加工」,結尾變成了在論功行賞時,晉文公想起了介子推,「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謂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重耳難過至極,便規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一律吃冷食,稱為寒食節,以紀念介子推。 春天乍暖還寒,還吃「寒食」,對身體肯定不好。 《後漢書·周舉傳》記載,周舉在任并州刺史時,「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見此情景,周舉親自祭奠了介子推,「乃作吊書以置子推之廟,言盛冬去火,殘損民命,非賢者之意,使還溫食。」 三國時期,曹操也不認可寒食,「子胥沉江,吳人未有絕水之事,至於子推獨為寒食,豈不偏乎?」伍子胥自溺,吳國人也沒跟著跳河,豈有晉人為介子推而寒食之理?「且北方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將有不堪之患。」於是下令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祿。」 到了隋唐,寒食節得到官方認可,成為節日,還有了法定的假日。因為正好與節氣清明挨著,所以寒食假期就和清明連在了一起。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kkekx6r.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4683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中寮情緒緊張中醫推薦信義鄉睡眠障礙門診治療中醫大葉大學附近推薦情緒緊張看什麼科鹿港味覺異常改善中醫診所
二水睡不著治療中醫 中州科大附近推薦恐慌改善中醫診所 網路評比不錯的員林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集集注意力不集中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二林噁心治療中醫 這間鹿港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水里瞳孔擴張或收縮中醫推薦 信義鄉肌肉緊繃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鹿港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彰師大附近推薦昏眩改善中醫診所 田尾躁鬱恐慌中醫推薦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溪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